“有些事情,永远都过不去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翻不了身的,永远在底层。”电话的一端,他很平和,似乎看清了某种真相,没有过多的情绪。“不是说对未来悲观和迷茫,而是在这条路上得有清醒的认知。”
从一家小门面,一步一步长成三千人的大校,李校算了一笔账。
“起初只是租了一个门面,当做养家糊口的生意。之后慢慢往上走,孩子从十个,二十个,三十个......增长为一千个,二千个,三千个。老师也从一位,两位增长到二十位,三十位。”
“心态变了,角色也变了。原来我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,养活自己和家人就够了。但现在30多的员工,背后就是30多个家庭。如果我经营的好,带好这30个人,他们会教好2000-3000多个孩子。这些孩子的背后,又是一个个的家庭,也是一个个的家族。”
“一定得有这样的使命和情怀,不然做教育太痛苦了,尤其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。”
李校来自一个贫困县城,县城的人口规模不大。培训机构开了十几年,教过很多孩子,有留守儿童,有补差生,还有只有5秒钟记忆的女孩子......
01
民办教育机构有多脆弱?
早在《山东教培行业考察报告》中,我们提出一个“山东疑问”:山东的总人口过亿,1800万学生存量,1000家民办学校,30000家教培机构,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,但为什么没有一家教培上市企业?没有一家教育独角兽企业?(注:唯独一家和教育沾边的上市企业是世纪天鸿,是做图书出版的,而不是辅导培训。)
为什么?
和李校的对话中,我感受到了这个问题背后的无奈。
“咱民办教育分为两种,一种是全日制,一种是课外辅导。而课外辅导性质的民办机构往往是最难最脆弱的,风雨飘摇啊,政策一有风吹草动,很有可能就办不下去了。”
民办教育兴于政策,也会紧紧受制于政策。
在教培市场,学生和机构就像是鱼和水。水浑浊了,政府就会治理。逻辑上没问题,是好事。但很多事情,在具体操作中就变味了。
“我记得几年前,某地方的一家机构有个孩子不幸出事了,引起了轰动。当时政府一句话,整个教培市场就彻底关门了。不久前让培训机构办学,偌大的县城到现在一家千人大校都没有。”
“学科类辅导是刚需,但遭受的打压是最厉害的。我有办学许可证十几年,政府年年查,每次的程序及其复杂。各级政府一管理,一句话,你的课说停就停。比如去年,不让办夏令营,县城所有机构都不能搞。国庆七天不让开课,你不得不停。创一个卫生城,你也不能开门.......中国又是一个讲人情的地方,大一点的学校,每个分校会专门有一位校长负责对接县政府、区政府的人。这是一个及其普遍和正常的事情。”
“南方的市场相对自由些,今年5月份左右南方地区的教培机构陆续开课了。但我们是直到七月份才开课,这期间,我们尽管天天给有关部门打电话,天天沟通,但我们的声音是听不到的。”
“政策面前,我们就像是蚂蚁,得有很强的承受力在夹缝中找生存。”
在今年亚布力论坛上,敢说真话的俞敏洪也发声,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不要插手教育领域的事情。“千万不要动手,千万不要把手伸得太长。只要把民间力量调动起来,政府给予正确的方向指导,我们联合起来,一定能让中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。”
老俞的理由是,培训产业有利于所有人,但无害于任何人。仅就业层面,在2020年疫情之下大环境普遍不好的情况下,培训机构消化了50万人。
02
做生意和“育人”,冲突吗?
“既然在夹缝中生存,为什么坚持做这么多年。”我继续问。
“只有一句话,爱好身边人。”李校如是说道。
教育机构本质上是商业化的,民间教育力量是否得承担“育人”的义务?这和商业会有冲突吗?
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,有一个培训机构的校长是这样介绍自己机构的:“我们是一个公司,我们不是学校。严格意义上讲,你只要把学生弄进来,交了钱,再把他弄走,中间不需要做任何事情。我们从来不管把学生教得好或者不好。”好像,这样认为的人也不在少数。
“存在即合理。”这是李校的答案。100万,300万,600万,这是李校几个校区的营收变化。发展十多年,这个速度,很慢很慢。和市值千亿的企业相比,不值得一提。
但他讲了另一个故事。
“有一个孩子我印象特别深刻,她只有5秒钟的记忆。当时我的爱人是前台,她带了这个女孩整整三年的时间,从不认识字,到慢慢能正常读课文,再到语文成绩能及格。为什么对一个只有5秒钟记忆的孩子不能放弃?不仅仅是交了钱,是因为我觉得我们有责任。当时只要有时间,都会教她。”
就像前面提到的,李校所在的地区位于一个贫困县,经手了很多孩子,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孩子,有家长放弃的孩子,有留守的儿童。
“有问题的不是孩子,有问题的是家庭。咱手里有1000-3000的学生,咱一个也不想放弃。但培训机构又做着最难的事情,一方面既承担了学校教不好的责任,也承担了家长付费之后只要结果的压力,可一周孩子参加培训机构的时候只有2小时。很难!很难!”
疲于经营的教育培训机构,是由一组组冰冷的数字构成:多少营收,多少新招,多少续费,多少课消,多少结转......听完李校的故事,也发现了教培机构温暖的那一面。也理解了老俞当时在新东方上市后,辗转反侧睡不着,怎么也高兴不起来。
商业和情怀,为什么不能结合?
“一只蚂蚁,想要移动大象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明知道不可为,为啥还要做?办学这么多年,我也问自己这个问题。后来想明白了,还是那句话,爱好身边人。”李校说道。
03
疫情打击难熬吗?慢下来会死吗?
快,快,快。
每一个教培从业者都变得焦虑起来。
抢新生,抢流量,抢市场,抢商机,抢人才……
“相比于同行,跑了十几年做到600万,还是比较慢的。焦虑过吗?有没有担心慢下来,会死掉?”
“死不了!”李校的回答干脆利落,听不出半点犹豫。
“十几年前的教育机构,经历了粗犷式的发展阶段。当时只要发个传单,就会招到很多学生,很多传统型的线下机构,靠野蛮的打法一点一滴做起来的。但现在时代不同了,教培市场除了要精细化的运营,门槛越来越高,竞争越来越激烈,所以大家焦虑。”
经历了疫情,培训机构倒闭,破产的信息层出不穷。头部机构带头打价格战,媒体大肆鼓吹制造焦虑,好像有腥风血雨一样,人们陷入了某种怪圈。
创业者想要做一个冷静的思考者,挺难。尤其是在疫情之下,如果慢下来讲情怀,似乎会被别人说成傻子。越来越多的校长只关心“术”的层面,着急解近渴。“为什么衰落?”很多人却忘了最扎根的东西。
某种程度上,疫情对所有人又是公平的。
“疫情期间只有100万营收。五花八门的直播平台都用了,选老师们各自方便和擅长的。到四月和五月,做上门回访后,慢慢回归线下。疫情的损失比较大,教师队伍做了调整。暑期普遍续费率低些,这次招了不到2600人。”
和所有同行一样,疫情对李校所在学校的打击很大。疫情期间,有合伙人拿了20万进来,还有一些老师和高层拿钱支援机构,收了差不多100多万。这期间,也有老师选择离开,有进有出。
“难熬吗?这段时间。”
“团队的状态还在,都能扛着。没有疫情,一样也会面临其他的问题。不要把问题当问题,才正常。因为只要企业运营,企业经营者也会面临其他的问题。”
我问李校未来的目标是什么?
他说:“我很喜欢你们《教培参考》,是因为有思想,有深度,有思考。有时候探讨一下大方向。走了这么多年,我愈发清醒地认识到,至少在我的这个时代,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是翻不了身的,永远是底层。但为啥还要满腔热血地做呢?”
“我觉得都得回溯一下,走得太快的时候,需要回归一下。回归一下人性,找到最善的点,重新出发。”
注:本文为教培校长参考原创,作者阿真。
艺步,与30000家素质教育机构同行
下一篇:教培机构如何科学评估学校价值
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有多脆弱?相关文章
超级好用的招生方式
2022/08/03艺步考级中心+测评,专为美术、舞蹈、音乐、体育等素质教育机构建立好整套暑假留存续费学员利器。
2022/07/15现在,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日子并不好过。据调查,90%以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属于小品牌或无品牌类型,同行周边竞争压力较大。建设...
2022/06/28如今,智能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的诞生,帮助众多教育培训机构彻底解决了许多基础管理问题。教育是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,每个家...
2022/06/27小艺APP招生软件,数百套艺培专属招生模板,多种裂变招生新玩法 小艺采单,高效地推,远离错号
培训机构学校专用的客户管理系统,意向客户永留存,试听转化全流程追踪,让校区转化更上一层楼
课程计划,考级中心,解决艺培学校教学考级大问题
培训机构家校服务平台,课程提醒,作业检查,师生互评,成长记录,跟踪孩子上课每一步
艺步学生管理系统:学员档案全纪录,从入学到毕业,每一堂课都不漏过
艺步培训机构排课软件:四维超级课程表,自动分析坪效、人效、时效,智能生成老师学员自己的课表
点名请假,调班转课,智能补课,学员预约,查看课表,轻松搞定
请假审批,签到统计,课时计算,每月系统自动搞定
校区数据中心,校长的火眼金睛,教务、销售、财务、课消全方位监控,校区数据清楚明晰
课时绩效,费用审批,订单管理,每一项都简单,低费率收银系统,每一单都省钱
小艺打卡,荣誉勋章,积分体系,孩子的激励,才是学好的动力
线上新报,续费扩科,学习用品线上购买,让家长足不出户
多场景覆盖,全方位呵护